作為剛成立的NPO成員,你是否對募款與公益勸募的差異感到疑惑?到底誰可以募款?NPO募款是否要申請許可?一定要開收據給捐款人嗎?在推動社會公益目標的道路上,募款是不可或缺的管道。為了讓NPO更深入了解這個重要的概念及相關辦理步驟,應援科技特別整理了一份懶人包,解析募款與公益勸募是什麼、差別在哪、又該怎麼做?
首先,募款究竟是什麼?誰能募款?
募款,是一種籌措資金的過程,通常由組織或個人發起,目的是募集資金以支持特定的活動、項目或慈善事業。
你可能遇過學校社團為了舉行活動而募款、也可能遇到公益團體的勸募活動,這都可以算作募款喔。
總結來說,募款可能包括向大眾、企業或其他機構募集捐款,實現既定的目標。
募款的定義相對廣泛,可以包括任何組織或個人籌集資金的活動,當然也包括為了「私益」目的募款活動,如常見的校園社團、企業活動等,都屬於私益範疇。
公益勸募則是在募款的範疇中的一個特定領域,強調推動社會公益目標。法律定義「公益」指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,所以黃沛聲律師特別提醒,不可以為了私人目的而以公益的名義募款喔。
在台灣,《公益勸募條例》第 1 條指出,「為有效管理勸募行為,妥善運用社會資源,以促進社會公益,保障捐款人權益」。
換句話說,所有公益勸募都是募款,但並非所有募款都屬於公益勸募。
接著,應援科技帶你了解公益勸募。
公益勸募是指以公益為目的,透過勸募活動來為社會福祉、環境保護、教育等公益目標籌集資金的過程。這包括了慈善機構、NPO等主導的籌款活動,其目的是推動社會的進步和改善。
至於政府所稱的NPO非營利團體,定義為:指非以營利為目的,從事第 8 條公益事業,依法立案之民間團體。
因此,必須是「公益事業」才可以舉行公益勸募活動,參考《公益勸募條例》第 8 條規定,勸募所得必須用於下列用途:
一、社會福利事業。
二、教育文化事業。
三、社會慈善事業。
四、援外或國際人道救援。
五、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之事業。
公益勸募受到嚴格的法規監管,以確保資金的透明使用和捐款者的權益。
例如,公益勸募需要取得事前政府許可、還需要開立收據,並載明勸募許可文號、捐贈人、捐贈金額或物品及捐贈日期,另外也需要揭露勸募所得的透明度和捐款運用的說明等。
《公益勸募條例》第 5 條說明,因公益目的而舉行勸募的團體亦有規範,包括:
一、公立學校。
二、行政法人。
三、公益性社團法人。
四、財團法人。
各級政府機關(構)得基於公益目的接受所屬人員或外界主動捐贈,不得發起勸募。但遇重大災害或國際救援時,不在此限。
由於NPO申請公益勸募需要主管機關許可,在中央為衛生福利部;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;在縣(市)為縣(市)政府。
應援科技根據衛生福利部、台北市政府勸募活動核准事項整理辦理公益勸募的步驟懶人包,提醒你,根據各縣市會有些微不同。
符合法規以後,接著就是NPO大顯神通、吸引捐款人目光的時候了!
應援科技指出,NPO需要建立募款計畫,包括活動形式、宣傳方式、目標受眾等。NPOST公益交流站建議5種方法,可以將有心人的愛心轉化成善款,像是可以這樣做:
1. 善用影片說故事
2. 利用部落格或FB 專頁分享故事
3. 數字能讓捐款的效果更具體,鼓勵捐款人化感動為行動
4. 好的email能滋養捐款人,讓他們為你發聲
5. 改寫年報,讓它更親民
NPO可以採取應援科技為公益募資提供的功能,包括一站式打造捐款網站,有效管理捐款人互動和金流、既符合勸募法規,專款專用,還有國際標準高層級資安,讓NPO夥伴用得安心。
成功募款後,要確保透明報告資金的使用情況。同時,及時向捐款者表達感謝,建立長期支持的關係。
衛生福利部指出,NPO需符合以下6項條件,才是完整的公益勸募,包括:
應援科技根據台灣法規量身設計捐款流程,款項公開透明,可以讓你把經營組織的資源,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,創造信任的雙向互動,深化與支持者的關係,馬上申請免費開通!
電子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