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anding page是什麼?避開捐款頁面8大地雷

應援小百科

Publish Date | 2024/09/12 06:35
Author | 應援編輯部

在網上捐款的便利性讓捐款者愛不釋手,根據臺灣公益責信協會 2023 年的《民眾捐款調查報告》顯示:隨著世代成長,50 歲以下的捐款人會將數位使用習慣擴散到整個社會,未來選擇線上捐款的比例會逐步提升。


此時,你的landing page(中文稱為銷售頁)就是關鍵利器,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捐款頁面了。持續更新網站內容,並使捐款landing page爬到搜尋引擎首頁,可是基本中的基本。


聽起來簡單,但在製作landing page時總有許多問題,讓你的募款成效不如預期。以下,就來看看捐款頁面上最常見的 8 個錯誤及其解決之道。

捐款 landing page 是什麼?

Landing page又稱銷售頁、著陸頁,是推廣單一產品、服務時,接觸消費者的第一個管道,通常會設計成一頁式,並搭配網路廣告、EDM等方式擴散。


捐款銷售頁的內容通常會包含NGO介紹、專案內容、專案成果、行動呼籲四大區塊,在設計時都有需遵守的規範及方法,跟著本文學習輕鬆改進捐款landing page的關鍵錯誤讓捐款源源不絕。


捐款頁面地雷1:要求捐款者提供過多個資


史蒂芬.賈伯斯曾說:「簡單可以比複雜更困難;你必須費盡心思理清你的思路。」在設計捐款頁面時,你可能不知道是什麼因素讓捐款者決定捐款,但第一步先避開雷區是最好的方法。


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地雷就是「註冊帳號」,明明在引導時只訴求單次捐款,卻要求過多的個人資料,甚至在捐款頁面綁定社群帳號、銀行帳號等,都會讓捐款者覺得麻煩。


對應援科技的用戶來說,收集初次索取捐款者的資料、掌握捐款者輪廓固然重要,但要求過多可能會促使捐款者放棄捐款。


簡化捐款資料的方法包括:


  • 選擇更好的捐款landing page

例如,針對不同法規,應援科技提供了不同捐款模板,如:具名及匿名捐款。即使必須依規範申報捐款者資料,我們也盡量減少索取過多個資。


此外,針對不同的捐款方式,需索取的個資也不同。


例如,線上募款必須以「快速捐款」為導向,應該優化捐款表單,允許捐款者在不須綁定帳號的情況下捐款;至於需要提供地址、電話的「應援小物募款」,在接受捐款時,則應該提供更明確的指示與說明,減少疑慮。


應援科技的模板可以多元應用,找出符合捐款landing page與活動類型需求,使捐款者在捐款時阻力降到最低。


  • 限制必填欄位

為非營利組織提供協助的Nonprofit hub提到:捐款頁面保持簡單是關鍵。


必須要避免混亂的設計、過多的文字或過多的欄位。因此,保留跟捐款資料相關的必填欄位,也是捐款頁面勝出的一大關鍵。



捐款頁面地雷2:難找的捐款入口


讓捐款變得簡單也是成效提升的不二法門。確保你的網站上每個頁面,特別是首頁,都必須有明顯的捐款按鈕。


不要把捐款landing page藏在選單裡或不顯眼的地方。如果捐款者需要花時間去找,放棄捐款的機率也會大大提高。你的捐款頁面應該顯眼,並以各種管道進行宣傳。


  • 在EDM加入捐款連結

非營利組織常會用電子郵件行銷(EDM)來做支持者溝通,除了更新專案進度,定期跟支持者Say Hi也有助於讓支持者在捐款時想到自己。


有些組織可能覺得每封郵件都附上捐款landing page連結會讓支持者有壓力,但固定放在頁首、頁尾讓捐款者想到就能捐,才能抓住每個機會。


  • 利用社群媒體

支持者可能活躍在多個社群平台。


在經營社群時,適當置入捐款landing page連結,並將連結放入社群平台個人資料簡介中,也可以讓捐款者更方便捐款。


  • 確保捐款流程順暢

就算是最死忠的支持者,如果無法輕鬆找到「立即捐款」按鈕,或者支付過程中過多障礙,也會因此感到挫折,進而放棄捐款,因此在設計好捐款landing page後,實際走過一次捐款流程,確保所有障礙都被移除,才能為捐款者創造良好的捐款體驗。


捐款頁面地雷3:捐款頁面過於雜亂


捐款頁面應致力於促成捐款。


雖然你的官網可能包含分享專案故事、影片、活動和企業使命等內容,但這類內容不應該出現在捐款頁面上。


支持者打開你的捐款頁面是來捐款的,避免任何無關的訊息分散注意力。在捐款頁面上有越多無關內容,越會降低他們完成捐款的意願。


以下提供3個讓捐款landing page更簡潔的方法:


  • 減少字數

簡單的指示比長篇大論更好,列點提供幾個他們必須捐款的有力原因,避免過多的解釋消耗捐款人的耐心。


  • 吸引人的主圖

捐款頁面最好只放一張照片。選擇一張能代表專案又聳動的照片放在捐款landing page頂部,可以讓人印象深刻又不至於讓頁面落落長。


  • 整理網頁邊距

移除捐款頁面的側邊導覽列和選單,避免其他訊息勾走捐款者的注意力。


捐款頁面地雷4:不重視隱私及資安政策


如果你沒做好隱私及資安管理,捐款者會擔心自己的個資外洩,進而對捐款有疑慮。你可以嘗試以下 2 個方法提高捐款頁面的可信度:


  • 使用符合產業標準的資安防護措施

捐款涉及金流資訊,至少要與符合支付卡行業數據安全標準(PCI DSS)的金流公司合作,才能保護使用者的付款卡資訊不外流。


  • 向捐款者展示你的資安措施

在捐款頁面上顯示合乎法規的資訊,以讓捐款者了解在此捐款是受到保護的,進而願意相信組織並完成捐款。


捐款頁面地雷5:捐款頁面未針對行動裝置優化


大多數網上捐款都是通過手機、平板等行動裝置完成的,因此確保你的捐款頁面在行動裝置上也便於閱讀,可以降低募款的失敗率。根據全球通信系統協會在 2023 年的報告指出,全球有 57% 的人使用手機連上網路。


如果你只使用筆電和桌機募款,將會錯過那些喜歡透過手機、平板或其他行動裝置捐款的捐款者。易讀性、簡潔性是針對行動裝置優化捐款landing page的好方向。


  • 易讀性

在設計方便行動裝置閱讀的頁面時,應該讓捐款landing page簡潔好用。放上一段文字簡單介紹活動,並放上LOGO,可以讓捐款人留下印象也快速理解募款內容。


  • 簡潔性

為了最好的用戶體驗,你的手機版的捐款頁面應該比電腦版的更簡潔。採用大而易按的按鈕和直向閱讀模式,避免捐款者需要不斷縮放或左右移動才能看到完整內容。


捐款頁面地雷6:未提供不同捐款級別和定期捐款選項


Nonprofit Hub 針對設定捐款級別,提出兩個優點,除了可以透過公布捐款者姓名及清單,提升捐款者在同行之間的認可;


對於年輕人來說,告訴捐款者這個捐款可以達到什麼效應,也可以造成影響。


例如每月捐助 2000 元可以幫助一個幼童完成一個學年的學業。


如果讓捐款者在捐款landing page輸入任意金額,他們很可能會選擇較少的捐款。接下來也提供級別設定的 3 項建議:


  • 提供預設的捐款級別

將這些級別與具體成果聯結起來,讓捐款者有跟專案強烈的認同感。例如:捐款者可能想要捐 500 元,但如果他們知道 1500 元的捐款才能完成某一個特定的結果,他們可能會決定捐滿 1500 元。


  • 鼓勵定期捐款

確保你的捐款頁面提示支持者選擇一次性捐款或定期捐款。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將一次性捐款者轉化為定期捐款者。


  • 提供每月捐款以外的選擇

定期捐款者通常喜歡每月捐款,但有些人也會選擇每週、每季或每年捐款。讓捐款者選擇自己喜歡的捐款頻率,可以顯著增加對組織的長期利益。


捐款頁面地雷7:沒有即時表達感謝


捐款者捐款後,維持持續的溝通非常重要,而這一切都始於一個感謝。如果你沒有自動的感謝頁面和後續感謝電子郵件,你就錯失了與捐款者持續培養關係的機會。


  • 制定回覆SOP

即使是第一次捐款的小額捐款者,也應該收到募款活動、專案進展的相關資訊。而較大額的捐款應該觸發更詳細和客製化的訊息。


應援科技提供內建電子報與簡訊發送系統,幫助輕鬆篩選不同金額捐款人,發送不同訊息,過程中不需匯出匯入捐款者資料,更能保障資料安全!


  • 建立一個募款計劃

制定明確募款計劃可以關注到每個捐款級別,並維持捐款者關係。


捐款頁面是捐款者首次捐款的入口。善用良好的第一印象與支持者建立終身關係,捐款landing page應該給人一種熱情歡迎的感覺,感謝你的捐款者來到這裡,並邀請他們認同你的理念,並為這個使命盡一份心力。


捐款頁面地雷8:信用卡手續費


捐款時的手續費不一定要由組織負擔!現在可以選擇讓捐款者承擔手續費,讓捐款者清楚了解自己的捐款有多少實際到捐款組織的手上。


  • 提供承擔手續費的選項

讓捐款者選擇是否承擔手續費。應援科技正推出捐款者捐助手續費按鈕,積沙成塔,從而為你的理念增加收入。




為了更美好的捐款頁面體驗,你可以找應援科技


簡單的改變可以讓你的捐款頁面更好用、更有效地吸引捐款。透過避免這些常見錯誤,將能夠提供美好的捐款體驗,讓支持者更願意為你的使命貢獻一份力。


應援科技以市面首創捐款型金流,不僅更重視體驗,也更懂得兼顧資安、服務等需求的雲端組織管理工具。


總部設於台灣,能夠快速提供支援,並以此為基礎,支援超過 800 個組織建立官網和舉行活動。應援科技也比你更關心捐款的資安問題,從100% 搭載在 AWS 雲端採用最先進的零信任架構,到 Visa Cybersource 代碼化技術,應援科技也得到多項國際資安認證,包含 PCI-DSS 及 ISO27001。無論你是募款組織還是個人用戶,應援科技都能提供你所需的工具和支持,助你輕鬆建立捐款官網。


聯繫我們,看看我們可以如何幫助你

交易暨資訊安全

內容經營